中新網鹽城9月18日電 (於從文 谷華)“作為現代人,應該如何從文化層面去解讀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史呢?”18日,在江蘇鹽城召開的日軍侵華暴行與中日關係學術研討會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拋出上述問題。
  朱成山說,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可忘記,“如果說,甲午海戰是一場軍恥,那麼,南京大屠殺就是一場國恥。軍恥和國恥都是民族的恥辱歷史。”
  他認為,作為歷史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已經分別過去了120周年和77周年,但從文化意義上講,這兩個大的歷史事件依然存續在現實中,作為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如同教科書一般教會人們從歷史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明確現代人的正確政策、策略和方法,開拓未來發展的正確途徑。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從現代人的角度理性地去反思,為什麼近代中國落後?換句話說,落後的原因在哪裡?有多種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落後”,朱成山說,應發掘和利用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文化價值,並從文化層面去解讀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史。
  “可以明確下這樣一個定論,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都是悲劇文化。”朱成山說,中國的文化排斥悲劇文化,喜好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其實悲劇往往更能打動人,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國際上的奧斯維辛、珍珠港、廣島和長崎等都是悲劇文化,都受到政府的重視。
  其次是人類警示文化。朱成山說,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都對人類有普遍的警示意義,人類不應該付諸屠殺、暴力、血腥和恐怖。
  “我們今天展示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歷史去展示歷史,而是為了現在和將來的和平與發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和諧的世界,各民族之間應該不要訴諸武力,而應該相互尊重,和平相處”,朱成山說,甲午戰爭和南京大屠殺,具有和平教育文化。
  “還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朱成山表示,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它們揭示的道理很淺顯,國家不強,老百姓的生命就沒有保障;國防不強,就可能導致民族的災難。
  朱成山說,今年的12月13日,中國將歷史上首次舉行國家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以國家的名義紀念和悼念,目的不僅僅在於讓更多人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並實現一種超越。我們正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向世界傳遞中國人民牢記歷史、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完)  (原標題:朱成山:從文化層面解讀甲午戰爭與南京大屠殺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xowuamnrzq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